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站内搜索 | 我要留言
湖北景点介绍游客怎么到武当山旅游交通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武当文化 >>武当养生 >>动功养生 >>武当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武当文化
酒店预订更多>>
动功养生
武当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资源 日期:2012-04-03 02:01点击:2737 次
太极拳运动是由中国古老的导引吐纳术结合技击之术演化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医学、文化的结晶。尤其经过武当山张三丰祖师的系统地整理以后,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被世界人民所接受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


  “生命在于运动”,“我的运动就是练习太极拳,”“我们研究养生长寿学,就是利用自身作试验,利用锻炼太极拳的方法,向‘天年’靠拢。”坚持太极拳的锻炼,就能达到对人体的健康长寿。 


  太极拳的创造者和发展者们,其中有许多道士和养生家,他们都深通医理和易经,在修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将其融合了进来。而且太极和中医的基础理论又都是与易经的基本思想密切关联,因此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以后我们把二者在阴阳五行、气血脏象等方面的认识和对疾病的防治等逐一加以探讨。

  1、阴阳五行

  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古人认为阴阳的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中医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太极拳家讲:阴阳分,天地判,始成太极。所谓阴阳分是指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判是指清浊二气分、阴阳相交化生万物。由此可见中医与太极拳理论对于揭示宇宙的基本规律上看法是一致的。

  在中医理论中,讲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换,并且用这些规律来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用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而太极拳理论是以太极图为中心而推演的,图中黑白分别为阴阳的各自属性,S线代表阴阳的消长变化和运动中的平衡关系,其中黑中之白眼、白中之黑眼,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并隐喻着阴阳中具有无限可分性。

  在中医治疗学中有寒热、虚实、表里等阴阳属性不同的病症,有温、清、补、泻和解表、治里等相应治法。

  在太极拳运动中则有动静、开合、刚柔、虚实等阴阳属性之不同,并有动静变化、开合鼓荡、虚实分明、刚柔相济等阴阳属性不同的人体内外运动变化。

  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是用来取类比象进行推演、归类人体的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影响的相互关系,以及用来指导临床诊断、拟定治则的。其具体方法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进行推演的。而在太极拳法中,讲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门,进、退、顾、盼、定五步,也是按五行区分和掌握生克变化规律的。

  由此可知中医学与太极拳在阴阳五行理论上是相通的。在养生治病的目的上也是一致的。二者都强调要不断地调整阴阳关系、和五行生克乘侮关系(只是一是用药物,一是用动作导引而已),从而达到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即 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气血关系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的调和与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太极拳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尤其在锻炼时要求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从而使气血运行流畅而致平和。因此常见一般练习太极拳有年之人,即使在冬天在户外打拳,也无需戴手套,练习后手还是暖暖的。这仅说明练习太极拳能促进气血运行的只鳞片甲而已。

  中医学将气归纳成: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宗气是水谷精微之气与大自然空气的混合体,积于胸中,以补充元气。营气行于脉中,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行于脉外,有温分肉、肥奏理、司开合的作用。它们的协同作用,保证了血脉的畅通,维持了人体周身各部的功能作用。

  太极拳则将元气、宗气、营气流归成内气,将卫气归为外气,通过养、蓄、运、使四个方面来练气养生。尤其是吴图南师爷提出的养蓄宗气、培补元气。运行营气、开发卫气,更是太极拳养生保健的关要之说。

  3、脏腑经络

  无论中医学还是太极拳,其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最后都要落实在脏腑功能上。中医学中的脏腑经络学说是其核心部分,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各有专司,又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且在五脏与形体外窍之间,五脏与情志活动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五脏之健康与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关键所在。同时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又能稳定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太极拳运动即利用动作导引、调息吐纳、神意锻炼等,对脏腑功能正常、内外关系协调来进行保健防病的。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心血运行不畅、心血亏虚都可以影响心脏的功能。而太极拳讲以意导体、以体导气、气随意走,进而推动血液运行,也就是做到拳论中提到的“气遍周身不少滞”,另一方面静心养气,有利于心血的濡养和心神的安宁。据近代人研究,在练习太极拳时,圆活舒展的动作,全身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弛张,使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使血液流畅,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加速了血液循环,减轻了心脏负担,对人体和心脏都起到了保健作用。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肝主流泄,三者的功能影响着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和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太极拳通过中正安舒、起落展转的动作和开合鼓荡的内气配合,使胸、隔、腹、背、腰等处肌肉有规律、有节奏的收缩舒张,这种导引方法不但使内脏得到了"自我按摩",同时也导引了气机的升降出入,从而调节了脾之运化,胃之受纳、肝之疏泄,别消化系统有防病治疗的作用。同时脾主肌肉,消化吸收正常了,肌肉骨骼的营养得到了补给,加之运动导引又可使肌肉及骨关节得到锻炼,从而使运动系统的疾痛得以康复。

  中医学认为肺司呼吸、朝百脉,有宣发肃降功能。肺若有病则咳,多痰、呼吸不畅,宣肃功能失调,卫外功能减弱。太极拳运动首先要求“深、长、细、匀”地自然呼吸,进而要做到 “气沉丹田”,这样可以锻炼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保持肺组织的弹性,使肺活量加大。太极拳要求 “腹内松净气腾然”,这祥可能加大毛孔通气量、开发卫气,有利于肺之宣肃功能和肺朝百脉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功能失调(主要是阴阳气血失调),元阴元阳受损,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肾主水功能失常则全身水液代射障碍。太极拳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隙”,首先要动作导引对肾进行了“自我按摩”,运动后消化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快,又通过气之吐纳修练,后天之本与宗气得到充分补充,进而也对肾中之元阴、元阳进行了补给,即所谓练后天补先天的作用。同时通过导引三焦气机升降出入加强,有利于肾蒸腾气化的主水功能。太极拳对气的养、蓄修练,本身就是对主纳气的修练。因此太极拳对中医所说的肾系病人,也能起到良好的体疗作用。

  在中医经络学中分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太极拳以通任督二脉为基础,要求 “以气运身,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又讲“运之于身、发之于毛”。故而通过太极拳的导引吐纳,自然而然地调节了经络气血,使之运行流畅无滞。这样可以消除经络气血盛衰不调,和经络气血逆乱阻滞等致病因素。练拳有年者可使气由经络--经筋--皮部,由里及表,由表至里无微不至。久而久之,可改善人体微循环和脏腑之间的联系,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4、情志调节

  中医学认为清志活动是以脏腑为功能基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认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悲、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人体情志的变化异常能导致气机逆乱,从而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和损伤。

  太极拳前人曾被称之为“知觉运动”,其原因在于其锻练是与人意念感觉分不开的。最初练习者要注意动作是否正确,再者要注意在练习中掌握每一个要领。如是否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松胯、气沉丹田等等。然而这只是初步的以意导体,以后渐渐地还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太极拳用意方法是用意控制人体的动作和内外运转,排除杂念,求得虚静。据研究,在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这种相对的意静使人在练拳时把一切烦杂思絮抛 在脑后,全神贯注于拳中,故而在练拳后不但能使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而且长期锻炼更能让人心胸开阔、情志健康。另一方面太极拳对神经功能调节,也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以上所述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5、结语

  中医和太极拳在天人相应理论上也是一致的,由于篇幅过长,以后再谈。以上是我们多年以来利用中医学和太极拳对人体进行保健,对患者进行体疗的一些体会。虽说现代人没有条件隐居于山绿水、苍松碧竹中间去陶冶情趣、体验古代隐士们的感受,但我们还是可以用中医理论结合太极拳实践去修养身心,强健体魄,以达到“益寿延年、不老春”的目的。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民间有所流传。几世纪以来,经过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近年来,许多人认为,并且也有人记载过,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的好方法,而且有一定疗效。应用体育运动来防治疾病,在临床应用中,被公认为治疗过程中必要的环节。所以,太极拳之能配合医药来治疗某些疾病,则是应无疑义的了。

  我国是最早应用体育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国家。在我国最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向》中就曾这样提过:"其病多瘘厥热寒,其治宜导?(按:"导引"是一种体操活动)。我国古代科学家们还进一步用科学理论解释了"体育"能够健身治病的道理。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华陀曾编造了"五禽之戏"作为健身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肺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这都说明"体育"在防病和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需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隔运动,并且尽量做到"心静",精神贯注,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其他系统与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太极拳的拳和气是密切连系在一起的。"气"在祛病保健中的气功为吐纳,在拳术气与拳相结合,作为催劲发力的连接连合动作。因而有力发腰脊,气宜鼓荡。腰为轴,气为轮,发劲呼气等提法。太极拳中有内三合和外三合。所谓"三合",就意、气、力三合在太极拳中的运用;所谓"外三合"就是在太极拳运动发劲时表现在肩、髋、肘、膝、手、足上下之协调一致。以上说的是太极拳运动在防病和治病方面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具体略谈五点:

   1.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生理学家对神经的研究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它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神经与器官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体依靠神经系统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对全身来说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也是对大脑的良好训练。这就是太极拳运动的优越之处。

   2.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运动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的动作组成来说,它包括各肌肉群和关节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隔运动。因为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3.打太极拳对骨胳、肌肉、关节活动的影响。太极拳运动,对这些部位的影响是突出的,以脊柱为例,练拳时要求含胸、拔背、松腰。"腰脊为第一主宰"等,是说打太极拳与腰脊部位活动的密切关系。经常练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它能防止畸形和老年背驼。

   4.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有关方面从两组老人骨骼及动脉硬化发生率研究资料的差异来看,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通过锻炼前后的检查发现,经过五到六个月锻炼后,血中蛋白的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都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5.打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由于太极拳运动对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而改善其他系统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因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而起到促进消化作用。它能预防便秘,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综上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呼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起着积极而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心脏、血管与呼吸功能的加强,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与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操与病人的医疗体操。

武當功法曆史悠久,它以道家的理論思想為核心。修心養性,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太極拳是武當功法的一種修煉形式,它具有寶貴的醫療價值和健身作用。

  “太極”二字來自《周易》,武當太極拳出于“周易”之理,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含五行,金木水火土。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是舉動輕靈,動作和緩,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是靜中之動,雖動猶靜,靜可以養腦力,動可以活氣血,內外兼修,身心一致,也就是使意識、呼吸、動作三者密切結合,從而達到調整人體陰陽,疏通經絡,和暢氣血,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另外,太極拳除去全身各個肌肉群、關節需要活動外,還要配合均勻的深呼吸與橫膈運動,更重要的是心靜,注意力集中,動作要求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前後連貫、綿綿不斷。久而久之對神經系統起到了訓練作用,活躍了其它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的調解作用。從而感到全身舒適,精神煥發。它把拳術、導引術、吐納術三者相結合,具有觀賞性、健身性和防身性。使弱者強,病者康,易于學練,老少皆宜。

  古之聖人知其修煉身心,性命雙修,足可以延壽成道。在煉丹道中,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把精、氣、神、視人身三寶,通過修煉達到精足、氣壯、神全而壽長之目的。

  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道從靜而入,若不靜,則神不靈,而氣亦不真”太極拳在運動上主要是要求:松、穩、慢、勻,以及連綿不斷,氣舒展,著重是機體內外都要松弛舒服,首先是放松大腦,俗稱平心靜氣,心乃意也,開始動作之前要摒除一切雜念,專心致志,于靜中生動,使大腦這個高級神經中樞不緊張,在松弛愉快裏得到休息、調整,發揮它對機體各系統的支配能力,另外太極拳要求尾捋中正頂頭懸,是以神氣貫頂的意思,也就是收斂了高級神經中樞的分散力,從而活躍了其它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的動作包括了各組肌肉、關節的活動,也包括了有節律的均勻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膈的運動,它的特點是以腰軸,帶動四梢的旋轉纏繞有助于加強靜脈血液循環,靜脈血回流心髒,主要靠肌肉張弛及關節伸屈而?生的壓擠作用。太極拳著重進行放松練習,加以運動多走曲線,肢體螺旋形的擰轉,全身各部骨骼肌周期性的收縮與舒張,減少了身體的淤血現象,這樣就更促進了靜脈血的回流。呼吸運動同樣也能加速靜脈血的回流。太極拳要求深長均勻的自然呼吸,是要氣沈丹田,呼吸的效果增加,也就更好的加速了血液與淋巴的循環,加強了心肌營養,改善了心髒的營養過程,預防心髒各種疾病及動脈硬化建立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太極拳深長的腹式呼吸,對提高肺髒和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都有良好的作用。



武当山旅游网为全国旅游同行和旅行者提供湖北旅游地接武当山旅游专线等,武当山武术会议培训武当山养生辟谷租车酒店票务导游预定服务期待您的来电:07195661444
地址:湖北省武当山特区太和路36号 邮编:442714
行业经营许可证号:L-HUB-GN06032
版权所有 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
鄂ICP备05002163号 技术支持:建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