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站内搜索 | 我要留言
湖北景点介绍游客怎么到武当山旅游交通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武当魅力 >>行遍武当 >>浅议武当山道教建筑的特点
武当魅力
行遍武当
浅议武当山道教建筑的特点
作者:周作奎 日期:2014-07-24 01:06点击:4244 次

1994年,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亲临武当山现场考察验收的联合国专家组在写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由衷地赞美道:“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代建筑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建筑的最高水平。”一个时代,—个地区,一个民族,一种宗教的建筑各有其独到的特征和内涵,武当山道教建筑既反映了中国道教建筑的一般特性,又突出的彰显了独具特色的武当山道教的个性特点。正如联合国专家组所评论的,武当山的道教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建筑的最高水平”。武当山道教建筑的主要特性表现为有以下三个方面道教文化内涵的特性:
  一、皇家建筑的尊贵性。既是历史的巧合,又是灵气的使然,武当山的第一座道教建筑就同皇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太和山志》记载,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30年前后),天下大旱,均州刺史姚简到武当山

五龙顶祈雨成功,奏称是武当山的五气龙君道法灵气所致。于是,唐太宗李世民颁发圣旨,修建五龙祠,推行道教,彰显神恩。“太宗敕于山中,别创五龙观,以旌灵异”(《太和山志》卷2)。这是皇帝在武当山敕建道教宫观的滥觞。北宋时期的皇帝更是笃信道教,在全国兴起了道教热。北宋皇室在武当山又敕建了“太玄紫霄宫”等数十处道教官观。宋朝灭亡,元朝统治者为稳定汉族群众情绪,在一代高道张守清、邱处机等人的努力游说下,极力在大江南北推行道教,武当山的道教建筑发展得到极大的发展。仅由皇帝钦定修建的宫观就有“天乙真庆万寿宫”,“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等。在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武当山的道教官观已遍及全山的峰岭岩洞,形成了“壮丽严峻,洞达高广,盖与此山相雄”的气势。
  武当山道教建筑在明代永乐年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鼎盛。靠“靖难之役”登上九五之尊的明成祖朱棣为了向天下掩盖其“以臣弑君”的叛逆行为,编造了一个夺取政权是靠“真武灵佑”的君权神授谎言,在武当山大建真武道场。他役使30万军民夫匠,用了10多年的时间,按照道经中真武修炼的故事建起了九宫九观,36庵,72庙共计33处大的建筑群落。建筑线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峰金顶,绵延140华里,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宫观庵堂寮舍台院2万多间。“亿万金钱耗费时,人间构出洞天奇”,明成祖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崇奉,更把武当道教推向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繁荣。武当山的道教建筑作为皇家建筑主要有这样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武当山道教建筑从动议兴建、施工队伍及带队官员的安排、地形勘察设计、图纸审核、施工具体要求到工程验收、工程维护等所有环节,都由明成祖朱棣颁圣旨钦定。《太和山志》载,明成祖在位22年,为修建武当山道教建筑就颁发圣旨敕谕60多道,皇帝如此重视、关注一个地区的道教宫观的修建,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例如,明成祖先后两次给张三丰弟子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下旨“尔往(武当山)审度其地,相其广狭,定其规制,悉以来闻,朕将一日兴建”。在敕给带领军民夫匠的官员的圣旨中要求“务要抚恤军民夫匠。用工之时爱惜他的气力,体念他的勤劳;关于粮食,休着他受饥寒;有病着官医用心调治。”武当山金殿全部铸件在北京铸造完工以后,朱棣决定派军队护送,由船只从京杭大运河到南京,再由长江经汉水运抵均州后,再抬上金顶进行安装。为保护金殿铸件的绝对安全,朱棣下圣旨《敕都督何俊》:“今尔护送船只至南京,沿途船只务要小心谨慎。遇天道晴明,风水顺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洁,故敕。”工程竣工后,颁旨给湖广官员,要求他们“常川用心巡视。遇宫观有渗漏损坏之处,随即修理;沟渠路道有淤塞不通之处,随即整治。和用人工,就于均州千户所官军内拨用。”从这些圣旨中,不难看出明成祖朱棣对营造武当山道教建筑的良苦用心。
  二是体现在武当山道教建筑所用的颜色等级上。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上,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宗法观念的儒家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在于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就连建筑物所采用的色彩也不能例外。我国古代色彩颜色的等级的划分是根据五行对应学说进行的。其中,五行中的“土”元素对应黄色。土居五行中央,自然,黄色也就最为高贵了。与武当山同时建设的明朝的京都北京城的太和殿等皇家宫殿等建筑的屋顶均以黄色琉璃瓦盖顶,用以证明皇权至高无上。《易经》中说:“天玄地黄”。就是说,天空是玄色(接近青黑色),大地被黄色覆盖。由此可见,黄色自古就被尊崇为宇宙中的主要色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天子,当然应该是黄色的专利拥有者了。特别是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登上皇位后,黄色更是成了皇家的专用颜色了。由于武当山道教建筑是朱明王朝的皇室家庙,所以,武当山的主体建筑的精华——金顶必然采用黄色格调。金殿建造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绝顶之上的面积为168.3平方米的花岗石的平台上。金殿面阔4.4米,进深3.15米,通高5.54米,歇山、重檐、斗拱。金殿的铜铸部件全部都是在北京冶铸完好以后,由京杭大运河再转运到长江,再由汉水溯源而上,抵达均州城,再由人工运至武当山天柱峰顶,铆榫拼焊。殿内还铸有重达万斤的真武、太乙、天罡、金童、玉女的铜塑及香案、供桌等铜铸物件。整座金殿全部采用纯铜铸造,所有的部件十分精密地铆榫焊接在一起,无丝毫缝隙,殿内的长明灯,六百多年以来,从未被大风吹熄过,足见金殿铸造工艺之高超。金殿的台基是从数千公里以外运来的汉白玉大理石砌就,显得十分高贵、典雅。这种建筑上的黄金白玉的色调,在人间,皇帝可以享用,在天上,只有天帝才有这种待遇。永乐皇帝在南建武当山的同时,北边正在大建故宫,准备明王朝的迁都。武当山宫殿的色调、气势同故宫相伯仲。当时的官员撰文如实地写道:武当山宫观“高甍巨栋,摩切霄汉,金碧绚烂,照耀山谷,……诚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也。”
  三是表现在武当山道教建筑制式中对数字的巧妙运用。中国古代帝王对纯粹的自然数字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他们把社会世俗的等级观念同自然数字结合起来,以数字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在中国古代,1、3、5、7、9奇数被称作为阳数,也被叫做为天数。2、4、6、8偶数被称作为阴数,也被叫做地数。阴阳术数大师们认为,阳数的正确运用,能够驱邪扶正,吉祥如意,使人们鸿运长久,让江山国祚绵长。如,皇帝的位置被称为“九五之尊”,北京故宫为九进院落,天安门5进九开等。武当山是皇帝钦定的皇室家庙,自然在建筑制式上也必须讲究阳数的运用了。如,紫霄宫建在一个较大垫方的山谷之中。从宫的第一道大门龙虎殿到最后的圣公圣母殿的中轴线上,设计了九级崇台,每三级崇台之上,修建一座殿堂,层叠而上,气势极其壮观。每级崇台之间的石台阶踏步,或十八步,或九步,或二十七步,都与“九”紧密相关。从天柱峰紫禁城的南天门通向金顶的盘旋而上的神道,也被当时的工程设计人员设计为九个弯道,俗称“九连蹬”。武当山道教建筑大部分都建造在崇山峻岭、岩壁峰峦之上,蜿蜒数十华里的登山石梯栈道,被设计成为上下十八盘,是为两个“阳数”,重阳之意。《易经》认为,重阳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武当山主体建筑“九宫”之首的净乐宫的宫门上铆着九纵九横八十一铜钉,足见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之地位。二,神仙之都的威严性。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中说:“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李白在诗中写道:“遥见仙人彩云表,手把芙蓉朝玉京”,“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须,结发受长生”。从这些诗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神仙居住在天上的黄金阙白玉京中。朱棣说,自己“奉天靖难之初,北极真武玄帝显彰圣灵,始终佑助,感应之秒,难尽形容,怀报之心,孜孜未已”。为答谢圣恩,朱棣在武当山大建真武道场,必须把武当山的宫观建造的如同神仙的天庭一样。以天柱峰金殿为核心,营造出一个人间天上的神仙氛围。真武大帝坐镇的金殿,建造在壁立千仞、旁无依附的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顶,位置最高,雄视群山,大有君临天下的威严。建筑制式采用皇家建筑的最高规格,重檐庑殿顶,九彩斗拱,通体铜铸鎏金。明史记载说,金殿是“冶铜为殿,重檐叠拱,羽飞瓦立,饰以黄金,玄帝金像,左右灵官玉女、捧剑执旗天将。”专家计算,仅鎏金耗费的黄金就超过万斤。为仿天上的玉京形式,金殿台基的四周采用白花石栏杆装修。而后,又在天柱峰的半山腰上建造紫禁城,城墙用每块重达千斤的条石砌在绝壁危崖之上,东西南北四方建有四座天门,使金顶更具有“天阙”意象。这种一峰独尊的山势和黄金白玉的宫观,交织成一幅绝妙的人间天上的仙境画卷。当游人香客攀登上这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刚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中镇定下来,面对庄严的神仙之都时,顶礼膜拜、崇奉之极的心情自然会油然而起。武当山的主体建筑“九宫”的玄帝殿全部仿造北京故宫的三大殿的制式,庙堂森森,神像赫赫,君权神授,威严无比。
  二、真武道场的完整性。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按照元代的道教经书《元始天尊说真武本传妙经》中真武诞生、修炼、飞升、册封、成仙的过程而修建的。从原均州城到天柱峰顶,长达140华里的建筑线沿途,宫观庵庙星罗棋布。每一座宫观庙宇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真武神话传说,而且,这些庙宇的神话故事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真武修真的链条,中间缺一不可,仿佛就是天国降落在人间一样的真实,神秘。元代成书的《元始天尊说真武本传妙经》,是第一部把真武大帝由龟蛇图腾传说成人格化神仙的经书。大意是,净乐国善胜皇后,梦吞日月怀胎,孕秀14个月,于开皇元年三月三日生下太子。而净乐国太子无意于继承皇位,有志于修道太虚,誓言辅助玉帝,断天下妖魔,救护群品。父王不能禁止。太子幼年便离家出走,到武当山清修,克服重重困难,经受种种磨难,四十二年修成大罗金仙不坏之体,被玉皇大帝册封为北极玄天真武大帝,坐镇武当山,为天下苍生降妖祈福。这本道经说,净乐宫“在均州城中。……盖相传玄帝之先曾为净乐国王”。于是,均州城内就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净乐宫。传说玄帝降诞之处,紫云氤氲,永乐皇帝就下旨修建了紫云亭,并诏告:“净乐宫之东,有紫云亭,乃玄帝降生之福地。敕之,即于旧址仍创紫云亭,务要弘壮弥固,以称其瞻仰。”依循登山神道渐次前进,沿途的庙观有,净乐国太子15岁进武当山修炼时的太子坡,太子的师父变化老妪,用铁杵磨针点化太子坚定修炼信心的磨针井,有太子居深山修炼42年的南岩宫,功成飞升的飞升岩、梳妆台,玉皇大帝册封太子为真武大帝的琼台观,坐镇南方天庭的天柱峰金殿等。明成祖敕令到武当山的设计师和建设者们,按照真武出家、修炼得道、琼台册封、坐镇天下的神话,把所有的故事细节合理地安排到每一座宫观庙宇,从均州城的净乐宫一直编排到金顶,情节丝丝入扣,环环连接,具有十分严密的逻辑性,任何一个宫观都不可分割。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和巧夺天工的道教建筑的有机结合,牵动着每一个游人香客的脚步,在顶礼膜拜真武大帝无所不能的神灵的同时,还品味欣赏着美丽动人的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确使人流连忘返。这在其他名山大川的宫观寺院中是不多见的奇特景观现象。
  三、建筑同环保结合的和谐性。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从设计到施工,自始至终地遵循着《道德经》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准则,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个中的原由是,武当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仙山的风水地气不受破坏。老子说:“自然守道而行,万物皆得其所。”崇奉道教的明成祖朱棣当然会用这种“道法自然”的理念来指导武当山的工程建设,从而客观上起到了在武当山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作用。一是在工程建设中,不得开挖山岭和削平峰巅,只准因山就势,利用地形,保持武当山的原始自然风貌。武当山地势复杂,峰岭奇峭,谷狭沟深。建设者们把所有的宫观庙宇巧妙地布局在峰、峦、坡、坨、崖、涧的合适位置上,地域空间较为开阔的,建宫建观;地域狭窄面积较小的,建庵建庙,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取得了虽由人造,宛白天开的效果。天柱峰顶的金殿铸建完工以后,围绕峰顶修建紫禁城加以保护。紫禁城墙建在千仞危崖之上,为守自然之道,达到人工建筑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朱棣在《敕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的圣旨中严格要求道:“今大岳太和山大顶,砌造四周墙垣,其山分毫不要修动。其墙务在随地势,高则不论丈尺,但人过不去即至。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同与天地同其久远。”在朱棣的严词敕令下,武当山的环境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二是确定保护范围,严禁砍伐树木,保护森林植被。从明成祖朱棣明世宗朱厚熄,几代皇帝均多次下圣旨,划分武当山的核心保护区域,并且立下勘界碑,诏令军民人等遵照执行,不得毁坏。现在丹江口市的官山镇,即是当年官府划定的武当山的禁伐区,明朝的环保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武当山的森林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明朝末年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太和山日记》中记叙说:“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联络山坞,盖国禁也。”明朝诗人洪翼圣有诗记叙这种美景:“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人间天上的美景跃然于字里行间。三是风水堪舆术的完美性。中国古时候的建筑,尤其是皇宫、衙门、公堂、寺院、庙观等,对风水的要求更是非常严格。寺观对风水的要求条件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总的要求是要符合“三吉六秀”的标准。也就是说,建筑物四周的山川地势一定要合乎风水学说中关于来龙去脉和案山、朝山的要求。风水学指出,在山地建房,要注意山脉的构造;在平原修宅,要把握河流的走向。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在深山峻岭之中建房,“三吉六秀”的标准就是选好龙脉、砂山。龙脉是主山,要兴旺;砂山是护卫,要吉祥。武当山道教建筑的设计者和风水大师们为此煞费苦心,殚精竭虑,力求把每一座庙堂都建造在风水最佳的地方,达到自然天成的效果。对于非要建庙观而风水又有缺陷不足的地方,建设者们尽量采取各种认为的补救措施,形成虽有人造,却宛如天开的目的。以自然风水效果最佳的紫霄宫为例进行说明。紫霄宫坐北朝南,背靠着宏伟的展旗峰。展旗峰石色如铁,峰岩平行的垂幅式折皱,如一面猎猎飘动的大旗,气势极其雄伟,给紫霄宫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威严,宫的左右两边,有壁立万仞的蜡烛峰和蓬莱第一峰护卫,峰顶如笋似锥,云雾缭绕,完全与风水中对砂山的要求。紫霄宫面对着大小宝珠峰,四季苍翠,终年如黛。风水术中的四面环山,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一应俱全。同时,为了达到“背山面水称人心”,“门前水口锁万金”的理想效果,设计人员在大门口的入口处开挖了一个很大的水池,名曰“禹迹池”,既起到了拦截山洪、蓄水消防的作用,又取得了藏风聚气的效果。武当山其他建筑单元,如遇真宫、玉虚宫等,基本上都是根据因地制宜,不破坏地形地貌的原则,采取适当的人工补救办法,弥补风水要求的不足。总之,武当山的道教建筑,无论在宏观的整体设计上,还是在每个单元的精巧布局上,都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水学说应用的高峰。
武当山旅游网为全国旅游同行和旅行者提供湖北旅游地接武当山旅游专线等,武当山武术会议培训武当山养生辟谷租车酒店票务导游预定服务期待您的来电:07195661444
地址:湖北省武当山特区太和路36号 邮编:442714
行业经营许可证号:L-HUB-GN06032
版权所有 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
鄂ICP备05002163号 技术支持:建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