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9月推出《“神武峡”:全球文旅新坐标》专题,其中以“道法自然的全球典范”为主题,对武当山进行推介。
该专题从地势阶梯转折所形成的美景之棱线和南北分界线切入,两条“史诗级巨线”相交碰撞出包括北起秦岭与大巴山过渡地带的武当山、大巴山脉最高峰神农顶、最大喀斯特峡谷长江三峡与恩施大峡谷在内的一流景观。专题指出,武当山作为道法自然的全球典范,是秦巴山地自然区的两大明珠之一,代表着这一地区人文之美的高点,是山地自然景观与平原人文景观碰撞的结晶。文章对武当山的山脉地理、太极源流、古建历史等进行解读,并配有多幅图片。
据悉,《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普杂志之一,其用地理科学讲述中华天地之美背后的自然魅力和人文内涵,发行量多年稳居国内高端期刊榜首。(记者 吕伟)
武当山:
道法自然的全球典范
秦巴山地自然区有两大明珠,一个是神农架,一个是武当山。一南一北,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自然和人文之美的两大高点。
武当山地处秦岭与大巴山脉交会处,它以道教仙山的姿态,是山地自然景观与平原人文景观碰撞的结晶。
▼ 浮于云海的武当之颠。摄影@范学锋
论自然,武当山是“立体的山水画卷”;论人文,武当古建筑群中将天人和谐的东方智慧与哲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武当之美,美在山水;武当之奇,奇在建筑。世人皆知五岳,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独称“大岳”,上至朝廷皇家下到文人雅士,都对武当山倍加赞誉和推崇。
▼ 武当山紫霄宫。摄影@徐增林
武当山从大巴山蜿蜒曲折而来,山势如蛇;天柱峰和“三天门”之前的山峰一起,构成了一只昂首向西的巨龟,印证了武当山“天造玄武”之神奇。
武当山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天柱峰以西断裂倾向西,天柱峰以东断裂倾向东,形成一系列向中心倾斜的单面山和断块山,构成“七十二峰朝金顶”的神奇。
▼ 武当山大大小小山峰共百余座。摄影@范学锋
武当山是太极拳的摇篮。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可追溯至道家哲学,融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学,兼具养生导引与技击防御双重功能。
武当太极以“道法自然”解构宇宙运行的密码,以“生生不息”激活生命延续的动力。这两种观念并非抽象的教条,而是通过一招一式融入大岳的肌理:山的走势、水的流向,建筑布局、太极圆转,共同诉说着“顺应本然”“永续生成”的真理。
▼ 武当山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摄影@范学锋
“北修故宫,南修武当。”设计者一脉相传,天南海北的工匠,带着绝技会聚武当,营造出匍匐于天柱峰,如苍龙伏脊的太和宫;次第绵延的三天门、朝圣门、天乙楼、天池楼、天云楼、天合楼、皇经堂,环绕天柱峰顶端修建的紫金城。
武当山古建筑群比故宫还大,房间达两万多间,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每天换一间房,需要50多年才能住遍武当。
▼ 武当山金顶的太和宫。摄影@黄友平
金殿,这座没有焊痕的鎏金殿宇,实为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微缩。整座金殿在北京铸造完成之后,经过京杭大运河、南京运抵钧州,跨越重重难关,在天柱峰之巅,成就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壮举。
武当山建筑群,是中国古建筑的绝世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