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站内搜索 | 我要留言
湖北景点介绍游客怎么到武当山旅游交通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 揭秘武当隐仙岩的“隐仙”之谜
线路搜索
线路类型:
出发城市:
旅游天数:
线路名称:
旅游线路
酒店预订更多>>
旅游资讯
揭秘武当隐仙岩的“隐仙”之谜
日期:2015-12-27 03:38点击:2328 次
 





2500年前,函谷关令尹喜来到武当山隐仙岩,开始了寂寞修行。他也由此成为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史载,历史上有许多高人都在隐仙岩修炼,因此这座岩洞也如同神秘的名字一样,一度声名远播。难解的是,隐仙岩还保留着太阳和月亮二神的造像,至今还无人破解。

 

2500年前尹喜在隐仙岩修行

 

隐仙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的一座大型岩洞,在中国道教历史上久负盛名。明朝文学家王世贞有诗云:“真仙不住山,那有山中迹。同是谪仙人,相逢不相识。”

 

从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蒿口沿五龙公路前行16公里,至第一个隧道再登山约500米,便是隐仙岩。

 

武当山第一道长任自垣,在纂修明代武当山第一部山志《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指出:“隐仙岩,一名尹仙,一名北岩。在竹关之上。高耸云烟,俯视汉水,石如玉壁,呈瑰纳奇。古神仙尹喜、尹轨所居。历代神仙多炼大丹于此,丹室炉灶存焉……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砖殿三座,以奉玄帝,邓、辛天君,钟吕二仙。又置道房三间,钦选道士焚修。”

 

隐仙岩实际上是一座长约15米、深约1.5米的岩洞。洞体岩石由绿泥钠长片岩和绢云石英钠长片岩及浅粒岩等组成。岩石经强烈挤压,形成复杂的褶皱图案,总体形成一处宽缓背形构造。这些形态复杂的图案,均是距今2.10亿年左右期间,受剪切应力作用留下的产物,洞穴是岩石沿比较脆弱的片状岩石风化崩落形成。

 

2500年前,一个叫尹喜的人,善观星气。他时任函谷关令,见有紫气从东方飘来,便在关前日日等候,终于等来一个须发皆白、骑着青牛的老者,这就是老子。尹喜上前拜迎,求老子传授,于是老子便将《道德经》传授与他。这便是“紫气东来”的故事。

 

在昏暗的烛光下,尹喜读完了《道德经》,仿佛被点燃了心灯,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他决定辞官归隐,寻找一个清修之地去修道。于是,他离开河南函谷关,一路向南奔波,历尽艰辛,终于来到湖北武当山,找到了心灵的皈依。这座雄奇的大山吸引了他,遂在此修行。尹喜也由此成为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

 

就在隐仙岩岩洞内,尹喜开始了寂寞而漫长的修行。这是一场一个人的精神盛宴,从此天为被,地作床,青山为友,流水知音。后世的人们向往这神仙般逍遥自在的生活,便将这儿称作隐仙岩。

 

当年的尹喜从岩洞仰望苍茫群山,他很容易看到一座直冲霄汉的山峰,那里常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大顶让尹喜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尹喜开始不由自主地留意这座山峰,他发现,这是武当山最高的一座山峰,如同一根通天的大柱屹立于群山之上,所以被称作天柱峰。这是怎样神奇的一种伟力,使得周围的山峰都向它聚拢。天柱峰仿佛是君临万方的天帝,其它群峰都是朝拜的臣民。

 

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认为,尹喜当年在到武当山的这个过程当中,是非常艰难的一次旅行。“这个旅行并不是一天完成的,可能会经过若干年。只有在冬天草木凋零的时候,可能向前推进三华里两华里,慢慢地接近大顶。”

 

后来尹喜得道后,与老子在武当山青羊桥相见,然后一同仙去,不知所终。道教将老子尊为道教最高神“太上老君”;而尹喜也被奉为道教护法神“玉清上相”。《道德经》成为道众每日必修的经典。

 

正是尹喜与老子的结缘,从此《道德经》从武当山流传,武当也与“道”结下了绵延千年之缘!

 

历代高人在隐仙岩神秘修炼

 

史料记载,历史上有许多高人在隐仙岩修炼,因此这座岩洞也如同神秘的名字一样,一度声名远播。

 

据说最初上武当山修道的人,一般都隐居在石室岩洞中潜心修炼。

 

元朝时期,高道刘道明居住武当山五龙宫,苦志修道,对武当山绮丽自然风光及历世真仙修道传闻亦有浓厚的兴趣。他博览群书,访求耆老遗籍,广收资料,撰写成《武当福地总真集》一书。书中记载:“古神仙尹喜、尹轨所居,历代神仙多炼大丹于此,丹室炉灶存焉。近代田蓑衣隐此证道。岩右大木下,石棋盘局,横铺于上,左右列石为坐……”

 

有意思的是,古籍中常把尹喜、尹轨所处朝代混淆,且往往混为一人。

 

尹喜是甘肃天水人,字文公,号文始先生。他是距今2500多年前周朝楚康王的大夫,自幼阅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尹喜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或称“关尹”。

 

尹轨是山西太原人,字公度。由于出生年月不详,因此,学者们认为他是西周人或西汉人,也有说是东汉人。

 

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所著《神仙传》中说,“尹轨后到太和山中仙去也”。《汉武帝外传》有“尹轨传”说他“于晋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入南阳太和山中”。从道派上看,尹轨在武当山有“太和真人”的称号,且有“仙去”的记载,与武当山上清派有关系。他又是楼观派一代的宗师,在道教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有关史料记载,尹轨博学五经,晚乃学道,尤精于天文星相学,以及河图洛书谶纬之术。他常年腰间佩带漆筒十数枚,内装丹药施舍乡民。常常起居林麓,服食黄精,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长寿星,东晋葛洪记“年数百岁”。

 

在宋元之际,来武当山修炼的人主要以隐修为主,这些人在隐修时“恨山不高,林不密,惟恐闲名落人耳中”。虽说他们留下了许多踪迹,但少有史书记载。

 

“田蓑衣,不知其名,隐居武当山隐仙岩石室。”成书于金代的《武当传》记载,南宋时期,有一位隐居在武当山隐仙岩石室的怪人。无论冬夏,他只穿一件蓑衣,当地人称他为田蓑衣。寒冬腊月,其身上则真气蒸,盛夏苦暑,其身上则温凉如玉。人有疾病叩请他,则摘蓑衣草吹气与之,服之即愈。曾炼大丹,隐仙岩有其丹室炉灶。

 

史载,山西人杨常炫,是明末清初武当山道士。崇祯庚辰(公元1640年),杨常炫任进士,明末弃官入道。因其门生故吏往来应酬太多,他先登华山,后迁嵩山,再迁武当山北岩隐居。北岩即五龙宫隐仙岩,他同隐居武当山的明末清初武当山全真道士白元福十分友善,志同道合,鼎力相助白元福修理道观和讲经传道。

 

太阳月亮石刻造像未解之谜

 

如今,隐仙岩的岩洞内仅存砖石殿六座,石雕镂空供案一张,石雕神像五尊;有彩绘,皆砖雕斗拱飞檐。岩右为道房遗址,方整石崇台岿然,蹬道已残。岩外有青石矮墙相护。

 

在隐仙岩的正中石殿内,存有两尊石刻造像,其造型粗犷、服饰独特。经专家考证,初步认为是为道教信奉的太阳帝君和太阴元君,即太阳和月亮二神的造像,石像背后有两排神秘的文字。虽说在道教典籍中有自创的龙章凤文等,但这两排酷似“篆书”的文字如何读、代表着什么,至今还无人破解。

 

其它三尊石雕神像为真武、邓天君、吕洞宾道教神仙,为明朝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

 

正殿前摆着一个比石殿还要宽的香案,此香案是武当山最大的石雕香案,由案身和案板两块大石契合而成。案身四周精雕细琢,几乎是镂空的纹饰,花纹精细繁杂,让人叹为观止。试想,数百年前,在没有现代切割机具的条件下,是如何开采出这么大块的石头,又是如何搬运进来的,然后又雕凿成如此精美的香案。其水平之高,工艺之精,条件之苦,是今天的我们不可思议的。

 

在古代文化中,有关太阳和月亮的传说以及各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太阳帝君和太阴元君在武当山隐仙岩同时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至今还是迷。但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隐仙岩说是石殿,其实是砖殿,砖上的纹饰精美异常,每个石殿的结构精巧细腻,砖构斗拱勾心斗角,繁复错杂,古人的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随着岁月的侵蚀,许多砖饰已残损斑驳。如今,山还在,神仙不见了。心还在,人去了;岩还在,人来了。虽然铅华褪尽,仍能从石雕神像仪态娴雅的眉目之间,越过岁月的沧桑,依稀可辨充满神奇传说的隐仙岩昔日动人的模样。











 
 
武当山旅游网为全国旅游同行和旅行者提供湖北旅游地接武当山旅游专线等,武当山武术会议培训武当山养生辟谷租车酒店票务导游预定服务期待您的来电:07195661444
地址:湖北省武当山特区太和路36号 邮编:442714
行业经营许可证号:L-HUB-GN06032
版权所有 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
鄂ICP备05002163号 技术支持:建站中国